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廉政专栏
以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涵养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根基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立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主线,指引我们党成功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这一重要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其中“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正是解答大党独有难题、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关键所在。从逻辑上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加强党的建设,就是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要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就需要通过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只有凭借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党才能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解决好大党独有难题,始终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党的创新理论的“根”,这就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无愧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自我革命作为我们党最显著的标志与最鲜明的品格,体现的是励精图治、敬终如始、防腐戒奢、顺应民心的精神状态,其保持与发扬不仅依靠制度规范体系的完善,更有赖于深厚文化底蕴的涵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强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这就要求充分挖掘与利用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以“不想腐”为根本来贯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败斗争基本方针,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以反腐败来实现新时代最彻底的自我革命。

  一、夯实以廉为本的历史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不仅是历代反腐倡廉思想与制度的经验性总结,内蕴着古人关于人生与社会的思考,更关乎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具有行为约束、社会引领等功能。它狭义上围绕个人廉洁自律与拒腐防变展开,广义上则涵盖国家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既推崇上古明主的贤能品格,又明确士人官吏的胜任标准,也成为教化百姓的重要工具。所谓“廉者,政之本也”,既提出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的素质要求,又“以廉为本”。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国古代廉政思想融合诸子百家之说,是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交集作用的成熟体系,关乎国家兴衰存亡,以统治者节俭克欲的自我约束为起点,表现为勤政爱民、尊贤任能、赏罚分明、秉公尽职、清正礼让,通过规范上位者的行为来妥善处理同百姓的关系。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古代廉政建设涉及政治追求、经济理念、文化导向,讲求防微杜渐、内外兼修、多管齐下。而这些均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立足坚实的历史基础,我们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服务于当代文化与社会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一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的态度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特别是提出要大力建设廉洁政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以取信于民。正因以史为鉴,方能开创未来。只有始终秉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兼收并蓄、去粗取精的态度,我们党才得以坚定历史自信、争取历史主动、不负历史担当,使文化自信真正发挥兴国运、强民族的作用,把握时代脉动、开拓世界眼光。

  二、传承以德为先的价值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正是源自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才能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才能在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中牢牢扎根。纵观千百年来的辉煌时光与艰辛岁月,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是对中华文化中传统美德的不懈追求。德既是修身之本,又是为政之基,所谓“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重视统治者的道德修养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一大特点,其核心内容是修身正己,既提倡仁爱思想以追求社会和谐,也指明君子标准以塑造理想模范。为人之道又与为官之道相通,“为政以德”强调取信于民、以身作则,强调任人唯贤,推崇以德服人的王道而非以力服人的霸道,讲究“内圣外王”即内备圣人之德而外施王者之政。以立志、自省、知耻等来阐明人生修炼过程,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力求实现平天下的终极目标;无德、无义、无责、无信,则是耻感文化中的批判对象,体现出崇尚自重、自立、自强的人格力量。

  秉承不变的遵循,我们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作为党和国家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具体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域,立德的基础是坚强的党性与过硬的作风,反腐倡廉还需从思想建设抓起。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一方面要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来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在考验与危险面前把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牢固树立自省意识、公仆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在敬畏中主动接受监督,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另一方面要继承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通过学以致用、务求实效、勤俭节约、令行禁止、团结共事、廉洁从政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党风带动社风持续向好。此外,政德的提升应抓好“关键少数”,只有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来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才能形成示范效应,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克勤于邦”,更要“克俭于家”。家国同构历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廉洁修身的承接之道便是廉洁齐家,家风败坏往往是各级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重要原因。只有不断加强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严格要求亲属子女,才能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三、深化标本兼治的系统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加深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能力和水平。要从治标入手,把治本寓于治标之中,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考察中国古代的腐败问题,主要以贪婪奢靡、卖官鬻爵、任人唯亲为表现形式,又可大致分为生活腐败、权力腐败、社会风气腐败等类型。历代王朝的统治者大多看重经济问题的整治,有奖廉与养廉之策。同时以监察介入官员的考课之中,结合礼制、艺术、舆论等教育方式,试图将社会政治原则转化为个人自觉行动,体现出疏堵结合的系统思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明确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同时实行俸以养廉原则,保障公务人员及其家属必需的物质生活及必要的文化娱乐生活。这说明,反腐倡廉从来都是一个多维立体的综合性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底气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开始,反腐败斗争的基本规律得到深刻揭示,即强化震慑、加紧约束、提升觉悟。“三不腐”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并非三个阶段的划分或三个环节的割裂,需要协同联动以取得更多的成果与更大的效能。而打通三者内在联系的有效途径便是一体推进,要以不敢为前提、不能为关键、不想为根本,把握惩、治、防的辩证统一关系,系统运用并持续完善惩戒警醒、防范制约、教育引导的载体与举措,做到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使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达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贡献廉政长久的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中国自古便有“廉政而长久”的主张,反映出历代统治者对人亡政息现象的深切忧患与积极应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如何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党需要破解的时代之问。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长期存在,只有时常居安思危,坚持底线思维,努力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中凸显自身文化的特色并探索其中的规律性特点,才能有效应对当前与未来的风险挑战。而文化积淀决定道路选择,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又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在话语体系与叙事体系的对标中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真正实现文化与文明的自信自强。具体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域,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涵养党员、干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以廉政文明中蕴含的卓越智慧来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既是理论结晶与实践总结,也是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具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面向未来,要按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要求,通过历史基础、价值遵循、系统方案、中国智慧等不同层面的尝试,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在涵养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根基上的重要作用,推动谱写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崭新篇章,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主心骨。


上一篇:
下一篇: